最新动态
【完满演绎·课堂篇】绘画本体的艺术陶冶——艺术哲学课程云端观摩学习实录 时间:2022年05月02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编辑:jingying   点击:

4月20日晚19:00,杨丽佩老师的艺术哲学课组织同学们集体观看了又萃文讲堂主办的当代水墨画家张江舟教授关于绘画语言与精神的内在逻辑主题云端讲座其学习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接受来自艺术家的熏陶,从绘画本体了解艺术的表达和艺术形式的语言内涵,进而为艺术的思辨夯实基础。

【完满演绎·课堂篇】绘画本体的艺术陶冶——艺术哲学课程云端观摩学习实录
张江舟教授云端讲座

通过张江舟老师的讲解,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代性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品质,是艺术价值文化意义的根本体现。从艺术发展史来看,西方古典艺术的语言意义在于写实,而中国画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构图、造型、笔墨、色彩,这些都是有着规律的。比如,色彩中色相的冷与暖,色度的明与暗和色彩的纯度等等关系的运用。从张老师对艺术画的讲解中我知道了在画作中有着语言的精神意义,从对语言的精神性分析中让我更加了解到了画作元素中的构图、造型、笔墨以及色彩。在提问环节又让我了解到了何为对称性构图,以及“黑白灰”色彩的运用,深刻认识到了一副艺术画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明白了画画是需要天赋的,以及在画作创作过程中并不是根据系统的规划流程去走。非常感谢张老师的讲解。

——李书峰

通过观看张江舟教授的讲座,使我对绘画语言与精神的内在逻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所以,在此我分享一下我对这堂讲座的理解吧。大量事实证明,有机体的知觉能力,是随着能够逐渐把握外部事物的突出结构特征而发展起来的。 视觉心理的研究表明,视觉的生理机能本身决定了视觉在感知对象的瞬间,必然运用思维的逻辑性质来达到认知的目的。辨识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视觉通过构建形式结构作出逻辑关系的判定过程。因此视觉的认知过程,并非常人所说的那样:视觉只是一种初级的、无选择的影像反映。

——康瑞涛

今天有幸听了张江舟教授的讲座,张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他的作品,每一副作品都在绘画色彩和构图以及内容设计都颇具特色同时又极富内涵。张教授在画面的四个构成部分详细的阐述了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当代性突出表现在为当代社会对人的生活的关注,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表现在当代人的生活境遇和个性化表现,张教授告诉我们要将艺术语言成为一种精神载体,同时注重写意为核心。通过张教授对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耐心的解答,我明白了绘画的过程中色彩要符合绘画的背景,线条的粗细要切合画面的大小。对于艺术创作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平时在创作过程中要尊重自己的内心。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模仿是一方面,但一定要找到自己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风格,明白哪一种是自己最需要的,才能做到人和画的统一。

——高嘉璐

绘画的精神性是必需的,因为语言必须要有精神性,不仅仅是笔墨,色彩、造型、构图都要有精神性,把握一种内在规律才能主动选择用何种语言方式来传达精神境界。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大家都想做点什么,作为画家最好的方法就是画画,他从2009年的春节开始,创作了《殇》系列,创作过程中他要求自己不要画惨烈的灾难场景,不要画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这些场景照相机、摄像机比我们记录得更充分,李可染说过:别跟相机争,画家干画家的事。所以他选择了比较抽象的方式,在画面中将人的肢体进行组合,他希望通过这种语言传递出一些与生死相关的气息,可以勾起观众对生命价值意义等问题的思考。

——王茹娇

国画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构图 造型,笔墨 色彩,视觉上一定会让人很舒服。画画的好坏与题材没关系,画画节奏有快有慢,画会让人动起来 。绘画随天时地利人和,及环境生活变化而变化,只有必须充分把握体验各种层次相互间的矛盾变化,绘画才会有五彩缤纷永无止境艺术新天地。笔墨能表现出画家所在的地方,也能感觉到画家内心的想法,南方的笔墨水很大,很空灵,而北方的很实,压抑。运用笔勾勒线条,使绘画作品呈现的线条深、浅不一,更具有实、虚之分,这些不仅是绘画笔的作用功效,也是画内在表现力的作用,绘画者在创作中赋予其情感,通过情感的变化,使用笔出现深浅、虚实的呈现模式。在绘画中,线性绘画语言的展现形式,与绘画者所要传递的情感一致。可以说,没有情感的画,称不上艺术作品,可见情感对画展示的重要性。而画中情感的呈现,是以线条的勾勒模式进行展示的。因此,在画中,绘画者以线性绘画语言为导向,以自身情感、思想为导向,赋予线条情感、思想,通过笔对线条的勾勒,将情感进行展示,赋予作品内涵,使作品艺术价值更好地展现

——双静

张江舟老师开篇先讲了有关语言的意义。我们中国与西方艺术语言的演进历史不同,中国绘画艺术始终以写意为核心,对语言精神属性的悉心体验与自觉运用,也即语言与精神的内在逻辑的研究,始终是中国绘画的研究主题。发挥语言的精神性功能,是中国绘画的突出特点,同时也是潜藏于中国传统绘画之中的,最具继承与拓展意义的当代性质。语言的精神分析分别从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发现老师是一个对生活生命极度敏感的人。利用水墨题材,在不同的时期根据自己大脑、双眼的真实的感受,去描绘自己感受到的感受。老师基于现实、思考、批判和关怀角度的去不断探索、研究具有独特的感观的东方视觉体验。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感受到了东方画作之美,我们的艺术作品是应该抚慰心灵、寄托情思、畅怀理想的。而不是茶余饭后的“玩物”。

——刘国荣

【完满演绎·课堂篇】绘画本体的艺术陶冶——艺术哲学课程云端观摩学习实录
师生共同学习

     同学们通过云端讲座《绘画语言与精神的内在逻辑》的学习,对绘画的基本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第一,是基于地域,对中西方艺术、南北方艺术的用笔、用墨、用色的不同,了解到从本体到风格表达的差异。第二,基于艺术家创作,艺术家创作的倾向,传递的内容和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目的所在之一。第三,基于艺术价值,创作不是为了再现而再现,而在于艺术作品表现出的内涵,让绘画语言成为一种精神载体,焕发人们的内省、感触和追问。通过学习,期望同学们多走进美术馆和博物馆,亲近艺术作品本身,了解艺术家创作的背景和灵感,拓展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心灵,学习艺术语言传递的精神,激发自己学习的动力和爱国情感,在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实践教育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