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完满演绎·课堂篇】博雅传统文化系列(二)非遗篇——古琴班观摩非遗文化艺术节 时间:2022年11月14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丽佩   编辑:jingying   点击:

学校最近举办的首届大型非遗文化艺术节,杨丽佩老师动员古琴班的同学们前去体验,学习中国优秀非遗文化。本次非遗文化艺术节涉及到20多个体验项目,扎染、书法、印刷、造纸、篆刻、皮影、古琴、糖画等等,众多项目都值得同学们去了解、体验和学习,进而知晓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

同学们的平时都在琴房室内习琴,不断地练习、弹奏、回课,且听者主要是古琴班的同学和老师。当同学们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面对很多不熟悉的同学们去弹古琴的时候,是带着学了一点的底气来的,这个时候不一样的体验就出现了。以下是古琴班同学们参加非遗体验活动的心得和感悟:

在活动上试着弹了一曲沧海,发现同学们对于古琴可谓是一无所知,不过也实属正常。刚开始选咱们这节古琴课的时候更多的是因为好奇,因为在我的生活环境中很少能有接触到古琴的机会所以想试试,在真正上课后才发现要从零开始学会一门乐器真的是不容易的,每次新指法的加入都让我感觉末日也不过如此,幸亏老师一直在督促我们练琴,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琴技很烂但是在活动中我看到有些同学连最基本知识都不懂最基本指法都不会的时候,会一点点皮毛的我自豪感便开始升腾,原来古琴能带给我的是自信是底气,君子左琴右书,好好研究古琴的文化这些便能成为底蕴,在未来某刻也许会大放光彩。最后我想说:学过就是不一样,我的三脚猫功夫都足够在普通人面前显摆一手了

——曹旭东

在本次的非遗文化活动中,我发现有许多让我感到熟悉又陌生的非遗物品,有所熟知的古琴、书法、水墨画、糖葫芦、糖球等,也有就能够在纸上印出,在雕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雕刻的并不像我们平时的汉字,如果按照平时的写的字那么印上将会左右颠倒。在这次活动中,因为选了古琴课,我也去体验了古琴。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大概有一半多的同学都不会最基本的弹古琴,我还是希望在同学们体验这次活动时,能够对古琴如何去弹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但总的来说大家对古琴的热情还是很热烈的。它也给我们提供了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也让我对传统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看到那些传承下来的文化时,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大学生要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静波

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琴要经由选料、上漆、调音等10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一把上好的古琴需要两三年才能制作完成。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经过这次非遗文化的交流以及老师的教学我认为学习古琴一定要有几个先决条件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琴被放在文人四艺的第一个不是没有道理,古琴技法繁复,意境深远,这些都需要老师来为我们详细讲解说明,有一个良好的师资环境,一定能给予我们非常大的帮助。2.在古琴或音乐上的天分和兴趣。和我一起学琴的同学也有好几个,功夫下的特别多,但怎么也学不好,可见在音乐这种路上,天分也是决定性的因素3.充分的并且长久的练习时间。学习古琴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出成效,要时时练习,巩固,熟练各种指法,长时间对古琴曲的体悟才能弹出高境界,有韵味的曲子

——李亚欣

上周在三达书院处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现场有很多非遗,我去体验了糖画,俗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是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地区的一种兼具雕塑性和绘画性的民间艺术。我完整的参与一次糖浆制作的,了解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得知识。

糖画制作是非常困难的,光是熬糖的过程就有很多要注意的事情。糖经过加热化开后,慢慢变成了红色,这个时候就要关火了,稍微磨蹭一下,糖就会变黑。熬糖过程特别需要耐心。画糖画的时候,要心里想着图案,手不能抖,均匀地把糖倒在铁板上。我做了一朵花的图案,虽然特别潦草,但是我体验了这一传统手艺,乐在其中。

通过参加这次非遗活动,我接触到了许多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了解了我们国家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手艺大部分在民间已经快要绝迹,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更要重视和传承这些优秀文化!

——郝桃桃

星期五我参加了这次学校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在活动现场体验了许多有趣的传统文化活动,有古琴、剪纸、雕刻、糖人等,在更加深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知道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着中华文明5000年来的继往开来,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与发展。学校这次举办的非遗活动,使我更好的了解了非遗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也促进了我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欲,在体验了这次许多非遗文化的活动中,我认识非遗,走近非遗,了解非遗,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而且也使我近距离接触了许多之前不了解的非遗文化,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深刻的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意义。

——员政晖

放假这两天参加了关于非遗的活动,古琴艺术是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也是出现在这次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古琴吸引了许多人对弹琴跃跃欲试,有高手也有新手,高手在活动中大放异彩,新手在活动中了解古琴,高手在弹奏过程中指法也各有千秋,有的人弹的十分温婉,有的人节奏很快但是却信手拈来,虽然指法略有不同,但是在弹奏过程中无一分心,因为活动是办在室外的,人来人往,人特别多,但是他们可以做到不受外界干扰,专心弹琴,如同陶渊明写的“心远地自偏”一般,虽然外界喧嚣,但是仍可以在自己心灵的一隅,独享悠然自乐。我在旁边听演奏的过程中,也发现沉醉在它里面的时候,才能体悟它里面的意境,能够很快地缓解自己学习生活方面带来的压力。在这次活动中,我觉得古琴能够充分表达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够让我们从另一方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杨博旭

【完满演绎·课堂篇】博雅传统文化系列(二)非遗篇——古琴班观摩非遗文化艺术节
古琴班同学们的非遗体验

古琴班的同学们还是非常的用功,经常看到同学们组队去琴房练琴、讨论指法、乐谱,不约而同形成互助小分队。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种下了一颗非遗的种子,加上这次的体验活动,对古琴的偏爱就更多了,同学们不仅感知到学习到一项非遗技能的那种自豪感,而且增加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传承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