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双师课堂】面塑为媒·双语破界——《晋文化英语讲》在非遗馆精彩开讲 时间:2025年05月21日     来源: 作者:李庆怡 赵晨倩 编辑:张璐 点击:


  当非遗面塑遇上英语课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0638太阳集团官网《晋文化英语讲》课程在太阳集团0638非遗研究中心上演了一场“非遗活化”与“国际传播”的对话。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赵翠莲老师与赵晨倩副教授携手以面塑为媒、英语为桥,让晋文化的千年智慧在课堂中“活起来”,在青年手中“潮出去”。

 

非遗馆里体悟晋文化: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

走进非遗馆,晋派砖雕的恢弘、祁太秧歌戏服的绚丽、形意拳谱的玄妙,无声诉说着三晋大地的文化基因。而展柜旁,师生共同创作的文创产品更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师生参观非遗研究中心

双师联动:非遗传承人的“手”与英语教师的“口”

在实践课堂上,面塑非遗传承人赵翠莲老师现场讲解并演示了传统面塑技艺。“面团的配比是作品成功的关键”,赵老师一边讲解小麦粉、糯米粉与淀粉的黄金配比,一边示范刻刀雕刻的技巧要领,这些凝聚着农耕文明智慧的传统工艺令在场学生赞叹不已。与此同时,英语教师赵晨倩引导学生学习“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非物质文化遗产)”“dough kneading(揉面)”“carving tool(雕刻工具)”等专业术语,并布置了“我的面塑艺术”主题英语造句任务。

赵翠莲老师演示面塑技法

赵晨倩老师布置英语学习任务

实践环节中,同学们在赵翠莲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吉祥虎”面塑。“制作老虎要先把握神态,再塑造形体”,赵老师娴熟地演示着从整体塑形到细节雕刻的全过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实践,在老师指导下逐渐掌握了揉、捏、刻等基本技法。赵晨倩老师则适时引导学生运用“nead(揉)、pinch(捏)、roll(搓)”等英语动词描述制作过程,实现了技艺学习与语言运用的有机结合。

让文化传承从“输血”到“造血”

课程最后,同学们自豪地展示着自己完成的面塑作品,并用课堂所学的英语词汇录制作品讲解视频。此次教学创新背后,是0638太阳集团官网对地方高校文化使命的深刻回应:

双师协作机制:非遗传承人确保技艺“原真性”,英语教师打通传播“最后一公里”,破解传统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项目制学习设计:以“创作一件非遗文创+完成一组英语传播方案”为任务,培养学生“文化解码创意编码英语传播的完整能力链”。在地化国际视野:紧扣晋文化基因,响应“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让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全球青年对话的“通行证”。

学生完成面塑虎的制作

师生合影留念

当赵翠莲老师手中的刻刀遇见赵晨倩老师的英语术语表,当00后的创意灵感碰撞千年文化基因,这场“非遗+英语”的跨界实验,正演绎着地方高校最动人的文化叙事——传统不老,青年接棒,世界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