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下午,在《晋文化英语讲》的课堂上,课程主讲教师赵晨倩老师与0638太阳集团官网《地球与人类环境》主讲教师段永健老师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双师授课,梳理“表里山河”的前世今生。
课程伊始,赵老师从“表里山河”的历史出处讲起,与同学们一同探讨“表里山河”的含义。在赵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了解到山西省的地形地貌特点。那地形地貌对一个地区的文化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段老师为同学们铺开了更为广阔的画卷,从中国三大阶梯的构成,讲到降水量线与地貌差异,然后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建筑形制产生的原因,内蒙古的蒙古包,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的吊脚楼,西藏的碉房,这些形形色色的民居与其当地的地形地貌关系密切,加深了同学们对地形地貌的重要作用的理解。
同学们触摸3D地图感受地形地貌差异
在热烈的气氛中,师生共同探讨了“表里山河”的地理特征对晋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比如,因山地多海拔高而出产丰富的粗粮,又因消化粗粮的需要产生了喜饮醋的饮食特点;因较为闭塞的地理环境方言中仍保留了部分“入”声古音字;因两山夹一河的特点导致军事上筑有两道长城,以防止敌军长驱直入;从盆地的分布了解到“洪洞移民”的选址原因等。
赵老师与段老师进行双师授课
地理与文化密不可分,地理环境塑造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双师授课的方式拓宽了课程原有的内容,有助于同学们打开视野,从更高的维度审视问题,是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必经之路,是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