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6日,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学术会议“变化世界中的中国积极心理学”在清华大学召开。参会嘉宾均是国内心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我院心理学类通识课教师杨晓玲在线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
首先,是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深圳大学李红教授致开幕辞,他指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是多元的、意义深远的,我国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建立虽然一波三折,但是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却是蓬勃向上的”。清华大学社科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致辞,他指出“乐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传统,推进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是必要的。人类的动机、选择、行为都是可以积极选择的,积极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向,应该致力于近期和长期对人性的探索”,他希望人性和悟性同行,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造福社会 鼓舞人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作为我国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者,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的复系、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建立,都见证了我国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大会还特别邀请了积极心理学之父宾夕法尼亚大学塞利格曼教授致辞,他指出“人类的福祉比经济的增长要重要的多,一些看似最糟糕的事情其实都可以变成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

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教授致辞
接着,大会进入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许燕教授作了题为“疫情下的心理健康状态及善良人格的积极应对”主题报告,她认为“疫情之下,人格的影响尤为重要,疫情如同人性的放大镜,将人的善与恶、美与丑、奉献与自私、温暖与冷漠展现了出来。善良人格作为人格中的积极力量,是有效调节人们面对疫情的社会心理状态与行为的中介变量”;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王垒教授作了题为“发掘自我的积极心理力量”主题报告,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已经发掘或未发掘的潜在积极力量,因此,人们在生活中,都应该不断发掘自身的积极心理力量;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任俊教授作了题为“从习得性无助到积极心理学”的主题报告,他认为“积极品质必须满足六个要求,稳定的、社会整体价值、期待、非排他性、有文化载体、普遍文化推崇等”;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喻丰教授作了题为“用黑色眼睛去寻找光明:人心的道德本质”主题报告,他引用了著名作家顾城的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指出了在文化多元的今天,人们在面对负性生活事件时,要积极运用自身的优势潜能。

疫情下关于人性的思考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其基本主张是运用积极心理品质可以带来积极的结果,如增加个体的心理韧性,遇到逆境容易恢复;增加个体的活力,充满能量;增加自信和获得自尊,并良性循环提高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