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传统文化·融合篇】朝花夕拾 文化“心”解 时间:2020年12月18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编辑:jingying   点击:

题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非常多,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建筑、戏剧、语言文字、医药医学、宗教、民间工艺、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四大雅戏、古玩器物、饮食厨艺、传说神话、音乐等。传统文化为国人的成长与健康人格的养成提供了坚实的养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那么,具有集体进化意义的传统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有什么心理影响或心理意义呢?于是,有了通识课程《心理学导论》的本次完满课堂,同时,也是一次培养文化自信的课程思政课堂。

 

12月11日,《心理学导论》课堂迎来了“文化心理”主题。文化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最新研究领域之一,它是研究心理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文化和心理之间的相互整合的机制。文化心理学是研究文化传统与社会活动的调整、表达、传递以及渗透与影响人类心理生活方式的学科,它涉及主观与客观、自我与他人、心理和文化、个人与生活环境等诸多领域的内容。本次完满课堂的主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任一中国传统文化现象。   

同学们刚刚拿到选题时,都很茫然,因为关于传统文化,林林总总是知道和了解一些,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或者是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意义,就不知道从哪里寻找切入点了。了解到同学们的疑惑后,杨晓玲老师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文化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等方面,给了同学们一些关键词,同学们通过自行查阅资料,结合本学期相关的授课内容,开始了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之旅。一周之后的课堂上,同学们已经可以娓娓道来,有的放矢。由于分享和陈述形式不限,所以,同学们各显其能,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了阐述和呈现。

剧佳豪同学通过课件呈现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由来、习俗、意义及心理效应。他指出“元宵节的心理暗示效应突出的表现在阖家团圆”。袁坤同学通过配乐解说的形式,向同学们生动的介绍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她将春节的传统习俗、由来和对人的心理影响在充满节日气息的音乐声中娓娓道来,仿佛春节的脚步真的临近了。

【传统文化·融合篇】朝花夕拾 文化“心”解
袁坤、剧佳豪同学解读中国传统节日的心理意义

点评: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中国传统节日的代代传承,与集体潜意识有关。集体潜意识是指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的文化积淀物。在我国,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为代表的传统节日,其实都是人们集体潜意识的展现。它们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口口相传、言传身教等形式流传下来,并且还将继续流传下去。同时,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总体上而言是乐感文化,而春节、元宵节等节日,都是以阖家团圆、祝福为主题,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因此,具有文化心理进化意义。

吕冰昕同学通过课件呈现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的影响,资料详实、充分。她指出“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优良品质的土壤和外在环境,对现代人格的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模仿等方式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修身养性内涵,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传统文化·融合篇】朝花夕拾 文化“心”解
吕冰昕同学分享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格的影响

点评:人格的塑造和养成,一方面有先天遗传因素,另一方面是后天环境作用。从人格的构成来看,后天环境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构成,提供了精神养分与指导,无论是对于国人的道德修养,还是性格优势的形成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特别的,文化人格的形成与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是密切相关。因此,向传统文化汲取力量,不断的修身养性、见贤思齐,并致力于培育李羽自己成长的文化环境对于全人的塑造是非常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今天这个时代更是彰显出了它的价值。

岳辰飞同学分享了他对儒家文化的一些思考和理解。他向同学们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并表达了自己对于儒家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见解独特。他认为“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具有重要的积极心理塑造价值。但是,年轻人思维应该更活跃,思想应该更先进,应该多去学习一些多元的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

【传统文化·融合篇】朝花夕拾 文化“心”解
岳辰飞同学分享其对儒家思想的
“心”解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以柔克刚”,诸多文化表现形式,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借鉴与学习,东西交融。这就如同人的心理要具有相容性。“人心如面 各有不同”,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彼此分享了中国传统的酒文化、庄子的思想、中庸文化等的心理学意义,从个人、集体、家国的角度层层递进,同时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问答,收获与感慨颇多,提升了文化自信。

在课堂的最后,杨老师带给每位同学一份小小的惊喜——定制竹木书签,上面刻有杨老师精心挑选的每一句话,还刻上了每位同学的名字。竹制书签,竹,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喜闻乐见的一种象征载体,代表了通、直、秀、雅,四君子之一。另一方面,上面的每一句话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启迪人心。既是杨老师对同学们的鞭策,也是祝福。正如中国传统文化的蓬勃繁荣,每位同学在文化的海洋里只需努力,毕竟“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传统文化·融合篇】朝花夕拾 文化“心”解
鞭策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