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厚植博雅·读书日】世界读书日:远景师生共话“全球化视野下的大众心理” 时间:2020年04月24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郝崇伶   编辑:jingying   点击:

为迎接第25个“世界读书日”,0638太阳集团官网特举办主题为“全球化视野下的大众心理”的系列活动,期待远景师生通过云端阅读与分享,一起度过这抗疫岁月,并不断感受阅读带来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

4月22日下午14:30-17:30,圆桌论坛共邀请五位老师和三位学生来做主题分享,他们分别是田海花、程艳萍、葛乔、刘婷婷和杨晓玲老师,17级国贸贸易专业柳博瑞、18级英语专业殷晓娇、19级电气专业王嘉辉。他们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为大家解读心理学经典书目——《乌合之众》。

首先田海花老师从文学角度带领大家分析和鉴赏书中的观点。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本书作者古斯塔夫·勒庞漫长的一生所见、《乌合之众》简介、对书籍内容的理解、感受和分享。田老师提到,要了解一本书的思想,需要了解作者的主要经历,主要事迹,所处的时代特征,进而来解读他作品中的思想观念。随后田老师引用了汉高祖刘邦斩白蛇典故为我们剖析《乌合之众》中对群体的研究。

【厚植博雅·读书日】世界读书日:远景师生共话“全球化视野下的大众心理”
田海花

第二位分享人为程艳萍老师。程老师将讨论话题由《乌合之众》谈开,从书中到书外,从过去到现在。她结合我国疫情之下的群体现象,来分析散文体作品《方方日记》的舆论变化与《乌合之众》的核心观点的关系。程老师首先分析了散文体日记的特点,分析了这部作品走红的原因是平淡缓和的叙事语调、叙述的大众视角、真实的个人生活的展现。程老师提到《方方日记》从走红到受热捧再到翻车,它引起的公众质疑和思辨,恰好是《乌合之众》中作者对群体特性、群体情绪的描述。

【厚植博雅·读书日】世界读书日:远景师生共话“全球化视野下的大众心理”
程艳萍

对此书,学生也有良多感受。柳博瑞同学首先提到,作者勒庞在书中围绕群众的性质、群众的特点以及个人独立和群体的区别进行对比罗列。刚开始读这本书时,他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全文都在罗列观点,每一页都在用强烈的主观印象影响读者,他认为这失去了普适性。但是在深读时发现,每当群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勒庞的观点就会被提起,他的观点在当时和现代都具有一定的道理和意义,的确一个主观能动的独立个体进入到大众群体中,必然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会逐渐的失去自己的独特性。

殷晓娇同学分享到,阅读《乌合之众》这本书后对群体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她提到群体既等于道德又不等于道德。如果是持久地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是道德,那么群体不可能是道德的。她结合在我院上的课程,从企业发展等角度进行解释,并以她在疫情之下进行捐款等行为进行群体道德的解读。

王嘉辉同学结合近期舆论热点事件来解读对群体的认知他提到微博热搜事件的发酵很多都利用群体容易被暗示,易暴躁的特点,这些特点在网络上被放大所以他们似乎很适合用乌合之众来概括。

【厚植博雅·读书日】世界读书日:远景师生共话“全球化视野下的大众心理”
柳博瑞
 殷晓娇 王嘉辉

接下来,葛乔老师从群体传播的原理和机制对群体概念进行解读。葛老师首先肯定了群体存在的必要性,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纽带,但群体也具有两面性。随后她以《乌合之众》为例来解释乌合之众产生的三个原因,包括结构性的压力、触发性的事件、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失调。最后她以疫情初期大众对此问题的各种猜测和谣言来解释乌合之众的出现与发展。

【厚植博雅·读书日】世界读书日:远景师生共话“全球化视野下的大众心理”
葛乔

刘婷婷老师则从物理学的角度带我们一起观察客观世界中的群体现象。她以频率共振为例进行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共振是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另一个频率相近物体振动的现象。而一个物体和另一个频率相近的物体就构成了群体。接着,刘老师通过现场演示实验来说明共振这一物理现象。实验中,所有节拍器的运动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到最后的整齐划一,恰如《乌合之众书中提到,群体中个人的才智和个性都会被削弱,相应的作为个体的异质循环被同质化,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无意识品质,而正是这种无意识品质,它可以决定群体的智慧。

【厚植博雅·读书日】世界读书日:远景师生共话“全球化视野下的大众心理”
刘婷婷

最后杨晓玲老师从心理学角度分享了她对这本书的看法。首先杨老师介绍了勒庞的人生经历,创作背景;进而分享了学界对勒庞的评价以及书中的一些经典观点:一、人一到群体中,智商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获得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从众就体现了这样的观点,因此我们要秉持批判性思维看问题。二、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再承担责任,这是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三、数量即是正义。针对以上观点,杨老师提醒大家,在社会中要具备一双分辨是非的眼睛和一个能保持独立性的大脑。因此当我们看到很多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时,要加强个人的辨别能力,关注群体对个人可能产生的影响。

【厚植博雅·读书日】世界读书日:远景师生共话“全球化视野下的大众心理”
杨晓玲

最后,本次会议的主持人高洁老师总结到,《乌合之众》作为一本传统心理学的经典书目,却被我们分别从文学、传播学、物理学等等多个学科视角进行探讨和讨论,这是我院跨学科交流的重要表现;老师和学生们从群体谈到人类社会、自然世界,最后回归到人的本心,也正是我们博雅教育追求“培养完整的人”的重要表现。高老师最后谈到,希望远景在小型学术共同体的深化发展之中,不断加大、加深经典阅读的力量,让书中精华汇成远景师生特有气质,让远景师生的故事可以汇成诗书,在右岸厚植生长。

【厚植博雅·读书日】世界读书日:远景师生共话“全球化视野下的大众心理”
现场听众热烈讨论